基础部选派骨干教师参加2022年暑期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与实施路径”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徐喜梅  摄影:  来自:基础部    责任编辑:焦争鸣

  • 7月18日,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简称外教社)举办的2022年暑期卓越教师发展论坛第一期研修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与实施路径”为主题的线上培训学习如期拉开了帷幕,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宝贵机会来享受这场教学与科研的知识盛宴。国内知名英语专家查明建、梅德明、常辉、胡杰辉和韩金龙等多位教授纷纷做了相关主题的主旨报告和高校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提出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分享一流课程与虚拟教育室的建设理念与实施路径,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新特征和新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大学英语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为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做好准备。基础部第一教研室教师王新平和徐喜梅作为代表认真学习了以上专家教授的讲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经验,分享了学习心得。

    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从2017年国务院公布的外语学科的五大研究方向出发,对比了以前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外语人才,指出现今的外语教学要把“守正、固本和创新”结合起来。针对现今英语教育中的问题,查教授指出了“不成体系、碎片化的知识,培养不出有问题意识、有思想能力、提出原创理论和观点的人;没有世界视野,缺乏人文精神,难以成为人文学科领域的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强调了中文素养是外语人的文化底蕴积淀和心智发展的基础,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中国语言文化修养和文化自觉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由此,查教授建议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进行研究性教学,强调人文性和思想品质,从知识传授转向思想能力的培养,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大量阅读,培养具有思想能力的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做了一个名为《外语课程建设的全球胜任力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梅教授首先结合时代背景,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的理念,并赞同中国日报社社长曲莹璞的观点“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进而提出新时代一流外语课程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在解决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重在面向未来提升外语课程的站位和功能。凝聚共识,着力将外语课程打造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时代新人的筑魂工程和培元工程。我们的学生将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合作。他们应扎根中国,热爱祖国,同时需要放眼世界,理解不同的想法、文化、观点和价值观念,跨越差异,建立信任并进行合作。学生应当学会和来自不同领域、文化、价值体系的人们合作,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即全球胜任力。“全球胜任力”有4个维度: 1能够分析地区、全球及跨文化议题;2能够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视角与世界观;3能够进行开放、恰当、有效的跨文化互动;4能够为人类共同的福祉与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梅教授分别就全球胜任力对比分析了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胜任力维度,该领域研究员Ariel Tichnor-Wagner观点,理海大学William D. Hunter观点,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理念,剑桥大学终身胜任力框架,从而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沟通,创新,合作,审辨思维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接着分享OECD提出的三大核心素养以及若干能力指标,2016年世界论坛素养框架,OECD2030关于教育与技能的未来理念(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进而提出新时代英语课程发展与建设框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以及对英语教学给出切实的指导与有效的建议,得出结论:英语课程必须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和核心素养,注重“教-学-评” 一致性和一体化设计,要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根本任务,启智增慧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两位教师认真学习了以上两位著名专家的报告,深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一定要不断学习国家政策,新的教学理论,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学识见闻,增加实践能力,要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全球胜任力,才会培养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学生。

    (图/文 徐喜梅 王新平 审核/王莉莉)

版权所有 2014-2017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基础部